日前,在湖北晨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984平方米的玻璃穹顶钢架构育秧工厂里,4台循环运动式育秧床正匀速转动着齿轮,10组均匀分布的喷头根据环境湿度自动喷出水雾。这些秧苗在育秧工厂经过18~20天的培育后,将由专业机械化插秧团队移栽至大田。
这里是湖北省首家循环运动式自动化育秧工厂,每年可培育3万亩水稻苗和2万亩设施蔬菜苗。当天,国网咸宁供电公司组织服务人员上门了解工厂的用电需求。
晨燊生态农业公司成立于2019年11月,是一家集水稻及设施蔬菜秧苗产、供、销于一体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2024年3月,该企业建成投产了这座循环运动式自动化育秧工厂。为保障这座“超级育秧工厂”顺利投产,2023年6月,咸宁公司为该企业敷设了100余米高压电缆,架设6根电杆,安装了2台250千伏安的变压器。
“秧苗适合的生长温度是25~32摄氏度。温度低于25摄氏度,秧苗就会生长缓慢,高于32摄氏度容易造成烧苗。从自动化育秧到温度控制,都离不开电。”晨燊生态农业公司技术员张忠祥说,“好在供电服务总能满足需求,这几年没让我们操过心。”
进入春耕育苗的关键时期后,服务人员对育秧工厂用电线路、变压器、配电箱等设备的巡检频次从一月一次增加为半月一次。咸宁公司还安排台区网格员“一对一”上门走访,及时解决工厂用电问题。有了可靠供电的支持,育秧工厂内温度、湿度稳定,光照适宜,育秧周期比传统拱棚缩短10天左右,秧苗成活率提高了10%~20%。
张忠祥打开育秧工厂的“有人云”APP,轻轻点击“一键育秧”按钮,自动化设备迅速启动:光照不够之处,补光设备自动开启;光照值超过预定值,大棚自动遮阳;温度接近上下限,风能水帘智能启动;缺水缺肥,系统自动根据预设数据完成水肥配制和添加……
这套智慧农业系统的稳定运行离不开与之匹配的科学用能方案。为了助力企业节约用能,咸宁公司员工深入了解育秧工厂的生产流程和用电需求,为其量身定制用电方案。服务人员通过定期监测晨燊生态农业公司用电数据,于2024年5月根据月电费账单建议客户加装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以节约电费。“加装无功补偿装置后,头一个月就节约了300多元电费,算下来一年能省4000多元。”晨燊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田雁明说。
“我们计划在育秧工厂培育蔬菜苗、瓜果苗等,实现工厂全年运转,达到效益最大化。”田雁明展望企业未来发展。当天走访中,服务人员建议晨燊生态农业公司在现有的流水线车间房顶铺设光伏板,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