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9月27日,新华社、湖北日报、国家电网报、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刊发《国网湖北电力机井通电工程帮鄂西北农田“解渴”》消息,对公司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服务全省抗旱夺丰收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连日来,新华社刊发《机井通电为鄂西北“解渴”》,国家电网报刊发《国网湖北电力加快农网改造服务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湖北日报刊发《实施机井通电释放全省用电潜力》,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也进行了持续报道。
报道介绍,今夏湖北在遭遇罕见洪水侵袭后,9月以来全省降水较常年偏少9成,尤其是鄂西北地区十堰、宜昌、襄阳等地185万亩农田受旱,有23.7万人、17.1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
针对鄂西北严峻旱情,公司目前已经下达两批4.5亿元“机井通电”专项建设资金,将有效缓解鄂西北地区旱情,确保灾后抗旱夺丰收工作有充足电力保障。
报道还以襄阳市襄州区实施机井通电工程成效为例,以往农民机井灌溉基本靠柴油发电机,灌溉1亩地年需152元。而机井通电灌溉后,每亩地年需仅42元,可节约110元。目前,襄州区已装设变压器56台,近6万亩农田将受益,节约逾600万元,实现了农民节支增收、电力增供扩销的双赢。
机井通电工程建设是今明两年全国农网改造的重要任务,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紧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两年内实现农村稳定可靠供电服务和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6月初,国家电网公司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推进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和“机井通电”工程合作协议,到2017年,湖北省将新增通电机井约3.4万个,受益农田面积近1000万亩,估算总投资45.01亿元,涉及49个县(市区)、8200余个村。
公司将结合湖北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实施机井通电工程,大幅度提高粮食产区机井通电比重,替代柴油等化石能源,扩大电力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按时完成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