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事丰碑】之六:让改革红利惠及千万农户

发布日期: 2016-01-08 信息来源: 国网湖北电力

17日,湖北日报刊发《让改革红利惠及千万农户——我省推进农电体制改革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纪实》长篇通讯,现转载如下:

湖北日报讯 16日,从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获悉,国务院国资委正式批复同意丹江口市、兴山县地方供电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给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这标志着历经16年持续推进,我省102个区县电网全部实现直供直管,全省农电体制改革圆满收官。

“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将为我省县域经济腾飞释放源源不断的改革红利。”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尹正民感慨地说,在理顺农电管理体制后,来自国家电网公司的项目、政策、资金支持,将如新鲜血液注入肌体,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惠及荆楚大地数千万农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电力保障。

农电体制之绊 “三农”发展陷困

上世纪9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湖北县级供电企业的管理体制形成了省电力公司直供直管、省电力公司代管和县级自供自管三种管理模式。其中,代管供电企业26家、县级自供自管3家,涉及供电人口1007万人,涵盖供电面积6.9万平方公里。

“由于产权关系、独立法人地位、财税体制、核算方式、趸售政策的制约,代管企业电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当地‘三农’发展和部分招商引资项目配套电力设施难以到位,抑制了农村用电需求。”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农电部负责人介绍。

探寻代管、自管供区的电网发展史,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大都是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

恩施州是省内仅次于宜昌的第二大水能基地,理论蕴藏量为509万千瓦,可开发349万千瓦。1958年,恩施地区第一个水电站——来凤县老虎洞水电站正式投产,然后逐渐形成以“电站”为中心、辐射周边的“电网”。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恩施州各县市相继完成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电源的发展推动了电网的发展,其资产归属地方政府所有。由此形成的体制便是“自建、自管、自用”。

国网恩施供电公司总经理许子武介绍,由于代管体制无法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的电网建设投资,2012年之前,恩施州115 35 千伏及以上变电站中,单线单变占比高达71.3%3500多个台区、31.1万用户存在“低电压”现象。

恩施州遇到的窘境不是特例,在全省其他电网代管、自管市县是普遍现象。

位于南水北调库区的郧县,1983年以来,郧县电网由原丹江工程局(现为汉江集团)供电。随着郧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电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2011年,全县用电最大负荷17万千瓦,用电量超过8亿千瓦时。(注:20149月,国务院同意郧县改设郧阳区)

2012年,原使用陕西省电源的榕峰钢铁公司准备回归湖北电网,需要新增8万千瓦用电负荷,整个郧县当年用电报装容量达16万千瓦,用电需求接近翻番,而汉江集团电源供电满足不了用电需求,加之与湖北电网主网联系薄弱,许多招商引资项目难以落户。“受体制制约,1996年至201318年间,龙感湖地区电网投资仅1700余万元。”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供电公司副总经理王华章如是说,龙感湖管理区原是省属国有农场,其代管体制更为复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电网薄弱现状矛盾日益凸显。

2010年,自上世纪90年代末大规模农网改造后,国家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如不及时改革全省农电管理体制,29个代管、自管县将无法获得国家投资,错失战略机遇期。

省政府参事室在《关于推进我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建议》中分析,由于体制问题形成的障碍,29个代管、自管县供电能力至少落后“直供直管”地区8年以上,全省3.3万个“低电压”台区大多集中在这些代管地区,已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推进农电体制改革,加快代管、自管县市农村电网改造迫在眉睫。

图为:20121025日,恩施州政府与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签署协议,将恩施电力总公司等9家企业供电产权划转移交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恩施供电公司和各县市供电公司揭牌成立。

抢抓历史机遇 打造一体电网

打破束缚,抢抓机遇。201011月,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理顺农电管理关系问题,形成“将全省所有非直供直管县级供电企业改制为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直供直管企业”的决议。“不在乎为谁所有,重要的是为谁服务”,“供电产权划转,地方政府交出的是责任,得到的是保障”,这样的共识,促成了湖北农电管理体制的“完美转身”。

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全力支持改革,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于2011年、2015年两次与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会谈,希望加快农电体制改革,加快湖北农村电网发展步伐。国家电网公司董事、总经理舒印彪到夷陵区调研上划后农网改造成效,副总经理杨庆多次听取划转工作情况汇报,省领导先后20余次召开划转工作专题协调会,省发改委、省能源局、省国税局、省物价局相继出台相关政策,确保划转工作平稳进行。

2010年,国资委正式批复将武汉东西湖、襄阳保康、咸宁通城、神农架、宜昌当阳、黄冈罗田及英山等7家湖北地方供电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给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拉开了湖北农电体制改革的序幕。此后,十堰房县、竹山、竹溪、郧县,宜昌远安、长阳、夷陵、秭归、五峰,恩施州电力总公司及所属8县市,黄冈龙感湖相继完成农电体制改革工作。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按照先易后难,“做好职工安置,确保队伍稳定”的原则,认真宣传政策,积极疏导矛盾,确保和谐稳定。恩施州电网企业上划涉及到厂网分开,州委、州政府全力支持,妥善处置发电资产,实现了平稳上划。原保康县地方供电企业为高耗能企业提供了优惠电价,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秉承“绿色决定生死”理念,坚决执行国家电价政策,最终,保康县地方供电企业签订划转协议。

20141020日、24日,省政府分别召开兴山、丹江口最后2个县市划转专题会议,指出:“农电体制改革工作是一项惠及普通老百姓的民生大事,必须坚持从老百姓利益出发,扫清电网发展的体制障碍,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丹江口市、兴山县最终与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就政策支持、资产处置、人员安排等重大事项达成了一致意见。

省国税局出台政策,保证不因上划工作影响当地税收。省物价局出台《小水电上网电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全面取消县级供电企业趸售代管体制,全面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形成各方多赢局面。至201512月,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顺利完成29家地方农电企业上划国家电网直供直管,实现了全省总分公司一体化运作。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还高度重视新上划单位的管理对接工作,全面梳理新上划单位的电网规划,确保其电网建设改造投入资金至少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以上,对10万个供电台区进行规范改造,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实施“人才帮扶”工程,先后安排五个批次近百名业务骨干到新上划单位实岗“传帮带”,实现了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的全面接轨。

沐浴改革春风 促进“四化”同步

改得怎样?效果如何?终归要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检验。

湖北农电体制改革,理顺了电网投资渠道,为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加快上划地区电网建设步伐,仅2014年对划转地区的电网投资就达30亿余元,27家已上划地区近几年的GDP增速保持在15%以上、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保持在12%左右,均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电体制改革的红利已经惠及全省千万农户。

其实对于这些划转地区的企业和百姓来说,电力姓“国”还是姓“地”并不重要。用电更可靠、更实惠,才是最实在的。

新型工业化离不开电。随着武汉市推进工业倍增计划,汉南区汽车零部件工业园相继迎来123家配套企业,工业园用电每年呈25%以上增幅。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每年投入不低于1亿元电网配套建设资金满足企业用电,汉南区用电量由2009年的2.06亿千瓦时增长至2014年的4.58亿千瓦时。2015年,汉南区用电量仍同比增长16%,位列全省县级供电企业第一。

南水北调库区发展离不开电。20128月,郧县电网上划直供直管后,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投资5亿元新建开工220千伏郧县输变电工程等10多个电网建设项目,相当于再造1个郧县电网。榕峰钢铁公司当年也顺利落户郧县并随后联合重组为湖北丹福钢铁集团,年可创利税7亿元。

郧阳区委常委、副区长张毛字介绍,在电力强劲支撑下,该区201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8亿元,同比增长58.3%,为库区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绿色发展离不开电。神农架林区是我省建设“一江两山”黄金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神农架林区供电公司在2010年上划后,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投资新建了220千伏乐意变电站,保障了神农架机场等重点项目的用电。

2014年,神农架林区旅游接待人次超过7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5.17亿元,较2010年增长4.2倍。

农垦区转型发展离不开电。龙感湖区供电公司于2014年上划后,一年内电网投资总额就达1.1亿元,是过去18年间的6.5倍。2014年该公司累计完成售电量1.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现在,停电次数大大减少了,供电可靠性大大提升了,公司效益也大大提高了。”霞客环保色纺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到一年后的变化时,连用三个“大大”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今年,全区纺织规模有望达到60万锭,年产值达到45亿元。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电。长阳火烧坪镇是农业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近年新增变压器35台。

在农村电网改造后,农户真正走上了现代农业的道路。如今的大棚,都装有自动放风机、自动喷灌、降温水帘、地热加温等新型设备。火烧坪镇副镇长王元奎说,2015年该镇特色蔬菜种植面积突破3.2万亩,年产蔬菜200余万吨,产值20亿余元,“致富电”带领农民全面奔小康。

城乡一体化离不开电。“冰箱当碗柜,洗衣机成米缸,空调、大屏电视成摆设。这是镇里农村电网没改造前,民间流行的顺口溜。”秭归县郭家坝镇党委书记傅斌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村民因种柑橘致富,家家添置了新电器,多亏了农村电网改造,解决了“低电压”问题,让村民们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上划地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释放了增长潜力。2011年,我省县域用电首次超过城市用电,达732.39亿千瓦时。20112014年,全省县域用电量年均增速11.7%,高出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约6个百分点,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由“十一五”末的48.9%提高到54.1%,全省县域经济GDP总量也从8900亿元增长至16000亿元。

电力精准扶贫 共奔全面小康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绘制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到2020年使现有标准下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成为重要目标任务。

农村电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基础设施。曾经,代管体制造成的电网投资受限,使部分困难群众无法看到摆脱贫困的希望。

利川市槽坪村地处鄂渝边界,有村民360户,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为村民供电的25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是1999年第一期农网改造时投运的。

彭富余以前是村里的老贫困户。这几年,在政府支持下,他贷款开办原生态养猪场,饲养了300多头生猪,每天需要加工500公斤玉米饲料。由于低电压问题严重,12.5千瓦的打米机只能避开用电高峰期,每天凌晨2点钟开始加工直至天亮,可即便这样,打米机也时常凌晨罢工。

“碰到这种情况,只好租车把玉米运到14公里外的镇上请人加工,加工费连同运费一次要350块,赚几个辛苦钱都给别人打了工。”说起养猪的辛酸,彭富余连连摇头。

“如果算经济账,对槽坪村进行农网改造50年也回不了本。”建南镇供电所所长郭友辉介绍,槽坪村山高壑深,一根电杆从外地运到山脚下,还需要10余名工人历时两天运到山腰,搬运费比电杆还要贵。该村新增3个供电台区需要投入150万元,而其年用电量仅为1.8万千瓦时,在代管体制之下,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没人会做。

国家电网公司负责人认为,“资本是趋向逐利的,而国企有其社会责任、政治责任,不能完全考虑利益。”

201210月,恩施电网由地方上划国家电网公司直管后,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加大电网建设改造投入和扶贫力度,编制了《湖北恩施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电力专项规划报告》,20122014 年,投入电网建设资金 28.5 亿元,相当于上划前12 年的总投资规模,共新建投运35220千伏变电站 31 座、配电台区 1810个,用电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去年10月投资150万元改造槽坪村农村电网,使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电网改造好后,我准备购置10千瓦的大功率打米机,2个小时就可以加工1000斤玉米,电费4块,算下来一年至少可以增收5万元。”彭富余对今年的收成充满期待。

郭友辉说,农网改造释放了农民用电需求,槽坪村明后年用电量有望达到4万千瓦时,形成多赢局面。在整个恩施州,由于电力“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已有超过17万户的“低电压”和供电“卡脖子”问题获得解决,农村每百户家用电器拥有率上升23%,农村户均用电量增长73%以上。

恩施州委书记王海涛说,近年来,恩施电网投资增幅大,为历史之最;用电量增幅居全省第三位,为全州脱贫奔小康注入了强劲动力。

释放增长潜力 助力经济提速

展望未来,一体化的湖北农村电网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20153月,省委、省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签订“20152020600亿元升级改造湖北农村电网”战略合作协议,在7月份中央加大农村电网改造投入后,湖北2015年农村电网改造投资额已达195亿元,相当于过去4年投资的总和,总额居全国第一。

丹江口市电力公司董事长程志龙非常期待上划国家电网。他说,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在“十三五”期间将投入10亿元升级丹江口电网,而近15年来该市每年电网投资仅3000多万元,即将进行的投资额度是以往的六七倍。有了省公司的资金支持,丹江口城乡电网会更坚强,预计明年会有5000万千瓦时的用电增幅。

“我期待上划后,技术更先进,电网更可靠。”兴山平邑口变电站熊站长说,为兴发工业园供电的110千伏平邑口变电站,都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老旧设备,目前还需要10名值班员“三班倒”监控运行,供电可靠性较差。而省公司早已实现110千伏变电站无人值守,新型智能变电站可在千里之外实现“遥视、遥控”等功能,在全面对接省公司的管理标准后,兴山电网将更加智能化,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展望“十三五”,这场“双赢”的改革还将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新动力,600亿元农村电网改造将进一步释放原代管地区经济活力。

截至20151231日,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已改造投运农村配电网项目1.4万余个,解决低电压台区1.3万个。全省农网售电量同比增长9.32%,远高于城市电网,拉动全省用电量由负转正,27个原代管市县增幅位于前列,起了决定性的拉动作用。

农网改造也为我省上下游产业开辟了巨大市场。武汉变压器修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丽介绍,该公司在配电网改造项目中标金额为3000万余元,比2014年同期增长25%

尹正民说,有的上划县供电台区在进行改造后,当年用电量同比增长98%以上,第二年还有12%的增长,翻了一倍多。在城市地区,很难有这样的增幅。

他分析,从湖北农村用电与农民收入水平的角度来看,湖北2014年人均用电量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71%,到2020年,如果能达到2014年全国平均水平,农村总用电量可增加306.8亿千瓦时,拉动GDP4600亿元。

农电体制改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将进一步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步伐,在2017年底全面解决全省存量“低电压”问题,到2020年基本建成一流现代农村电网,助力全省59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