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转变电价规范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水电之都”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清江流域水电外送的通道。
划转前,原长阳县电力公司(供区4个乡镇)由湖北省电力公司代管,12个乡镇水电管理站由原长阳县电力公司代管,县内13个电力法人单位并存,在完成法律意义上的体制划转后,进入了一个管理模式接轨期、社会关系调适期、文化心理磨合期,最终要实现快速融入国家电网,需要改变的很多。
体制划转之初,长阳有26家小水电站自供区,供电7069户,分布在9个乡镇。其供电网络均为上世纪70至80年代建成,依托当地小水电向周边辐射,设施严重老化、供电质量低下、安全隐患极大。而且有10家小水电站供电执行低于目录电价的协议电价,上网执行高于目录电价的协议电价,上划后枯水季节常因亏损而停止供电,成为公司划转后执行统一目录电价的巨大障碍。还有一批历史遗留电价问题需要化解。
经过全面调查与分析,公司确立“依据政策、依靠政府、标本兼治、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以政策宣贯为前提,以深度沟通为基础,以清理整顿为抓手,以建章立制为保障,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实现电力供区规范管理、电价政策规范执行、服务行为规范到位、基础管理规范运行,整体提升供电履责能力。
首先将电力市场规范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通过多次专题汇报,邀请人大、政协调研,并促成县政府与省、市公司座谈,大力宣贯相关政策,使地方政府认识到清理规范工作对全县电力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并下定了“长痛不如短痛”的决心,成立全县小水电自供区改制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经信、物价、供电、公安、水利、乡镇政府等部门组成工作专班,实施“先体改、后网改”,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强力推动清理规范工作。
其次是加强与小水电公司沟通。上门走访各小水电公司,促使小水电公司认识到在新形势下自供区已不再是“蛋糕”,而是发展的“包袱”。同时,承诺通过农网升级改造,为小水电上网等方面创造更好的条件。
同时,打消小水电自供区村民的思想顾虑。在改制改造之初,不少村民有想法,认为划到国网供电“要涨价,不划算”,甚至出现了水电公司想交、但村民从中阻挠的情况。公司没有简单地强制推行,而是成立了10个工作组,深入到24个村组,先后组织召开村民议事会38 场次,发放宣传单7000余份,和村民一起算“经济账”、“质量账”、“长远账”,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加快改制改造试点工作,通过杨家坪供区前后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变化对比,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公司对电价历史遗留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属于过去管理不到位形成的遗留问题,必须刚性执行统一的电价政策;属于政府有过明确支持政策的,会同政府、企业共同商讨化解的办法,做到了平稳过渡。
2013年12月9日,长阳县杨家坪水电站站长李绍元高兴地说:“站里新安装的2台500千瓦和1台250千瓦容量机组试运行成功了,周围的村民再也不为停电多发愁啦!”至此,由长阳县政府组织的水电站自供区改制改造工作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当初,长阳县政府为支持小水电发展,执行返供电量与上网电量互抵政策,返供电量与上网电量互抵后,按电量余额执行上网电价0.28元/千瓦时。
产权上划后,长阳县供电公司按省物价局规定的统一目录电价执行,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规范小水电上网价格,不再执行互抵政策。
体制转变电网升级
电网投资是促成电网电价逐步统一规范,农电体制划转最大的考量,也是最大动因。对县政府而言,对电网的要求已从传统的“基本适应”转向了“保障引领”,要求加快电网建设与发展,越快越好。对广大客户而言,对供电的要求已从传统的“有电用”转向“用好电”,要求全面落实电力普遍服务、落实国家电网的服务标准。对上划县公司而言,电网建设与发展从传统的“修修补补”转向“脱胎换骨”,需要重新规划、系统推进。
诸多诉求与客观现实的差距,使过渡期电网发展的压力更加凸显。长阳电网缺少110千伏骨架网络支撑,35千伏及以下设施为各乡镇自建,设计标准低,从未经历过改造升级,多停留在“集资办电”时的水平,35千伏变电站布局不合理,多为单线单变运行。辖区10千伏高耗能配变占26%,农村“低电压”台区占47%,木电杆、散股线大量存在。95598受理“低电压”投诉很多,公司面临较大的社会压力。
体制划转以来,长阳电网共投资4.9亿元。电网建设焕然一新!
长阳县白氏坪经济开发区的农家乐老板肖仁忠,1997年在白氏坪三岔路口租了一个小店铺,用石棉瓦搭了个棚子卖早点。经过电网改造后他几次搬迁,换成铝棚子,后来换成200多万的“金棚子”办农家乐,因电压稳定生意特别火爆,肖老板说起他的终极“棚子梦”:“现在政策好,我旁边有一块地,我想再盖两层楼的酒店,再在屋顶盖上光伏板,搞成个‘电棚子’,‘洋气’,还更节省呢!”
2014年,长阳县农家乐接待游客达160多万人次,带动6300多人就业,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2015年在以往的基础上仍有增加。电网建设改善了用电环境,拓宽了致富路。
2015年,配网建设110个项目,总投资7434.9万元;低电压改造投资3540.6万元。公司标准化台区建设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体制转变服务变了
2012年,邮政代扣签约率由零升为71%,满足了客户的缴费需求。共计清理修改数据3万余条,营业过程实行月分析、通报、考核、整改的全闭环管理,公司营业质量排名由宜昌供电系统末位跃进至首位。当年,实现售电量6.55亿千瓦时,同比增幅9.68%;内部概念利润10534万元,同比增幅28.97%;同业对标排名由原省公司系统第70位上升至第18位。
“代转直”以来,在电费收取方式上逐步推行社会化代收,在抄表方式上从上门走抄转变为远程集抄。怎样填补供电售后服务的“断层”?2013年4月,长阳县供电公司结合冰雪灾后重建及“低电压”卡口问题,创新优质服务手段,推出“邻家电工”品牌,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供电售后服务。
“客户需求放心上;回访记在册子上;村长班长字签上;扶贫助困我先上;风里雨里车轮上;热心供电显担当;群众路线展风尚……”这5“上”是“邻家电工”每个人的宣言。活动以“便民、利民、惠民”为核心,以城区客服中心及11个乡镇供电所的240名管片电工为主体,在“邻”字上做好文章,让电工们喊起来方便,干起来快捷,与用户们亲近如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