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供电公司是2010年划归国家电网直供直管的一只“新军”。该公司面对电网基础差、经营底子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历史遗留问题多等“短板”,引领员工践行“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后发先至,实施县供电公司管理水平提升工程,引领企业科学快速发展。
三年来,该公司固定资产投资5.28亿元,是上划前原固定资产1.8亿元的2.9倍,生产经营指标步入黄冈电网先进行列,其中2011年、2012年度业绩考核第一,2013年上半年绩效居黄冈电网第一。该公司先后获得全省 “最佳文明单位”,“工人先锋号”、“五一劳动奖状”;省电力公司 “县级供电企业十佳文明单位”、“电费绿卡建设示范县”和 “一流县供电企业”;黄冈供电公司“经营管理优秀单位”、“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英山县“人民满意单位、十佳优质服务单位”等称号。
“等不起”:树立共同愿景
原英山供电公司总经理舒新义认为,思想的局限是最大的桎梏,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包袱。加快科学发展,首先思想上要先进科学,观念上要开放发展。经过多次会议集中讨论,集中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该公司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四步走”的“十二五”发展战略,“一年促同步,二年创一流,三年大发展,五年争标杆”的“赶超”气息拂遍全公司,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描绘。该公司牢固树立规范、执行、大局、苦干和赶超意识,倡导想干、会干、多干、干好和干净作风,坚持苦干实干、坚持敢抓善管、坚持深入一线、坚持责任倒逼、坚持勤政廉政,广大党员干部员工的工作作风和执行力建设不断增强,公司整体工作效能不断提升。
首先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相继出台72个专业管理制度,规范行为,理顺流程,推行激励机制,绩效考核,以岗定责,以责定酬;开展三个年度“十佳”( 十佳中层干部、十佳班组长、十佳员工)和六个“月度之星”(安全、生产、网改、服务、效率、经营)评比;建立生产、营销和网改“三大”奖励基金。推进全员素质提升工程,以职工夜校为平台,开展技术比武,深化同班组、同工种、同专业“传、帮、带”,开展结对帮扶、师带徒、结对促学等一系列活动,建立奖励基金,提升员工主动学习的自觉意识,促进员工岗位成才。同时开展标准供电所建设,推进同业对标延伸考核,建立基层供电单位5大专业41个指标的对标排序评价体系,季度排名通报,年度考核。建立月度一流检查机制,对平面环境、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等进行检查和考核。
同时推进企业文化“五统一”落地生根。求“三实”(实干、实用、实效)、戒“三表”(表面、表层、表演)。倡导“用心做事、专心做事、尽心履责”的理念,营造齐心协力干事业,上下联动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慢不得”:“跨越式”打造坚强电网
该公司积极争取电网建设项目,高起点、高标准完成了总投资12.76亿元的英山电网“十二五”规划。重点解决变电站单电源问题,优化电网结构,为发展经济及英山县“五城同创”提供电力保障。
首先重点突破主电源点建设。投资9.7亿元,新建220千伏变电站和3座110千伏变电站(长冲、过路滩、杨柳),4座35千伏变电站 (吴家山、陶河、桃花冲、孔坊),增容扩建7座变电站,做到每个乡镇一座变电站,实现坚强可靠。
同时推进中低压改造。投资1.56亿元,新建改造台区900个,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800公里、低压线路1000公里,解决供电卡口和低电压问题。并投资1.5亿元,对变电站和线路进行改造,逐步还清电网投入不足的“历史欠账”问题,提高供电可靠率。
“坐不住”:以“四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该公司以“营业场所规范化、用电报装人性化、员工行为文明化、故障抢修军事化”为目标,引领员工履职尽责,认真解决了用电服务不称心的问题。
该公司从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入手,统一设立了“四库三班两室一厅”和“一屋三室”,统一业务流程标准。建立窗口“早训早查”和“首问负责制”,开展“月度之星”、“星级窗口评优”活动。并以定点收费、预存电费、银行划拨和网上交费的立交体系,解决了群众用电交费难的问题。
用电报装人性化。该公司推行“阳光报装”,“一站式”服务;对高压客户实行“客户经理制”,对重点工程项目实行 “绿色通道”;并成立了业扩报装和城镇建设配套工程两个专班,简化工作流程,坚持月度报装例会制,考核报装时限,兑现服务承诺。
员工行为文明化。该公司细化服务举措,每年举办一期封闭式供电服务礼仪训练,提升素质;同时开展“供电服务技能比武”活动,评选技术能手;每月开展一次星级员工评选活动,先后评选了21名优质服务月度之星,以典型示范效应促进优质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故障抢修军事化。以“两级指挥”、“两级抢修”服务网络为支撑,建立95598供电服务热线、24小时抢修班、检修建设工区“三位一体”的抢修联动和应急处理机制;强化报修闭环管理。严格报修时限考核,推行“两个电话”、“一个工作单”和客户报修满意度评价制度,重点考核“到达现场时间”和“故障排除时间”。
该公司原党委书记徐飞说,“代转直”两年多来,英山供电公司围绕管理水平提升工程,树立共同愿景,引领员工在赶超中追求卓越,电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员素质和精神面貌出现了脱胎换骨式的嬗变,企业业绩由赶超者变身为领跑者,证明了一个道理,思路决定出路。思想一新,事业全新;观念一变,活力无限。
(原刊发于2013年11月22日《湖北电力报》)
英山蝶变谱新篇
——记英山县供电公司供电所管理提升的历程
蝴蝶,一个美丽的生物,它从卵到虫再到蛹,直到它蜕变为一只美丽的蝴蝶,整个过程的完成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历程……
国网英山县供电公司自2010年底入网以来,管理水平飞速前进,犹如一只振翅高飞的蝴蝶,突破了一项又一项记录。2011年底,荣获“湖北省电力公司一流县级供电企业”称号;2012年,获得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 2015年3月,国网英山县供电公司荣获 “全国文明单位”。
2010年底,英山由代管县变为直管,被正式命名为湖北省英山县供电公司。
多年的差距如何迎头赶上?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经过多次会议集中讨论,该公司集中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四步走”的“十二五”发展战略、“一年促同步,两年创一流,三年大发展,五年树标杆”的发展目标。
“最差”供电所到全省标杆班组
2010年12月,英山县供电公司时任总经理舒新义要求到该公司最破旧的供电所调研,尽管作好了心理准备,但他第一次踏入到金铺供电所时,看到供电所内的环境,不禁大吃一惊,一栋破楼房,就连办公室的桌子和板凳也破败不堪。
该公司领导班子共同决定:从提升供电所管理方面为突破口,化被动为主动,大刀阔斧地对供电所进行改革。
建立“4321”的标准化供电所模式。该公司迅速梳理出了标准化供电营业所建设的“4321”的模式——即“四库、三班、两室、一厅”(施工工器具库、安全工器具库、备品备件库、三级表库,营抄班、配电维护班、计量稽查班,资料室、24小时抢修值班室,营业厅)。该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对8个供电营业所综合楼和职工宿舍楼进行改造维修、重新装修营业厅,按照国网公司的统一要求,配置统一的书写台、书写工具、便民服务箱、便民雨具、客户休息椅、饮水机、意见簿、相关宣传资料。
健全供电所机构设置。该公司对供电所机构设置、场所配置、岗位设置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各供电单位的33个电工组成立了9个营销管理班,实现了站所全体营销人员的集中管理,日常工作统一组织实施,全部工作实行派工制。公司所辖8个供电所以及客户服务中心结束了以往台区管理人员半工半农的工作状况,杜绝了农电员工“干私活”,进一步规范了台区管理员的日常工作行为,提高了营销工作效率,保证了营销安全的可控在控。
实施“2211”供电所管理模式。每月做好安全生产及营销优质服务 “两个月度分析”,建立低电压和新农村小区无电源点“两本台账”,记好“一本考勤”,“统一绩效”管理。
英山供电公司8个供电营业所在全部完成了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后各供电单位的面貌焕然一新。
2015年1月8日,英山县供电公司金铺供电所荣获湖北省电力公司首批、黄冈供电公司首个“企业文化环境‘五区’示范点”。
2015年3月,英山县供电公司金铺供电所荣获湖北省电力公司“标杆供电所”。
“最落后”的电网到智能电网的转变
2010年底,英山县全县唯一一座110kV变电站,对一个县域电网无疑是一块很大的“心病”,为了保证不发生大面积停电,连续超负荷时,几个乡镇的线路连续停电。
那个时期的英山县供电公司调度员,几乎是分分秒秒不敢离开监控信号台。
主网薄弱、中低压配网线路破旧,一个严重制约发展的难题,摆在英山供电人面前,是黄冈供电公司县市电网中的“最落后”电网。
英山供电人并没有退缩,在“追比赶超”的精神指引下,一鼓作气,全员攻坚奋战,抢抓机遇,加大电网建设……
直供直管以来,全县电网投资9.78亿元,是上划前原固定资产的5.25倍。
全面建设主电源点。新建了全县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主变容量180兆伏安),新建了长冲和过路滩2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扩建了7座35千伏变电站(由单线单变、有人值班改造为双线双变、无人值班)。110千伏变电站主变容量由51.5兆伏安增至151.5兆伏安,增幅194%,35千伏变电站主变容量由47.1兆伏安增至77.3兆伏安,增幅64%,最大负荷由3.72万千瓦增至5.77万千瓦,增幅55%。打破全县供电能源主网瓶颈现状,确保主网30年不落后。
全面实施网改升级改造。四年累计投资1.17亿元,项目415个,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485.6公里,新建及改造380伏低压线路540公里,新建及改造配变949台,容量9225千伏安。
重视大修技改建设。四年累计投资1.2亿元,对全县现有的变电站和线路进行改造,更新、更换输变电设备,解决我县供电设施老化的“历史欠账”问题,提高城乡供电可靠率。
2015年1月24日凌晨2:00时,英山首座220千伏毕升智能变电站成功投产送电,英山电网形成了1座220kV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手拉手的供电模式,形成了坚强可靠的电网。
2015年9月29日下午,地处大别山腹地的英山县雷家店镇伍冲村四组居民周容家的两块智能电表,由英山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安装调试完工,经现场验收合格后,以220伏电压等级“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方式接入该村公网,标志着英山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有了零的突破。
营销“垫底”进位到全市同业对标第一名
2010年底,售电量最后一位,综合线损排名最后一位。
供电公司的横向发展,除了供电所的转变、主网的建设,更离不开的是服务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人员的进步。
用电报装人性化。该公司推行“阳光报装”、“一站式”服务;对高压客户实行“客户经理制”,对重点工程项目实行 “绿色通道”;并成立了业扩报装和城镇建设配套工程两个专班,简化工作流程,坚持月度报装例会制,考核报装时限,兑现服务承诺。
员工行为文明化。该公司细化服务举措,每年举办一期封闭式供电服务礼仪训练,提升素质;同时开展“供电服务技能比武”活动,评选技术能手;每月开展一次星级员工评选活动,先后评选了21名优质服务月度之星,以典型示范效应促进优质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故障抢修军事化。以“两级指挥”、“两级抢修”服务网络为支撑,建立95598供电服务热线、24小时抢修班、检修建设工区“三位一体”的抢修联动和应急处理机制;强化报修闭环管理。严格报修时限考核,推行“两个电话”、“一个工作单”和客户报修满意度评价制度,重点考核“到达现场时间”和“故障排除时间”。
加强营销精益化管理。公司以“营销精益化管理年”为契机,广泛开展市场营销竞赛活动,加强营销基础管理工作,使营销标准化、精细化管理逐步完善。公司建立增效示范台区,要求每个供电单位2013年都要建立1—2个内部概念利润增长示范台区。要选择以往线损高、售电结构优质率差、概念利润亏损的台区作为目标台区,由所长亲自挂帅督办,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确保取得实效。
2015年11月,英山县供电公司“智能电管家”在全市推广排名第一。
2015年11月,英山县供电公司同业对标在全市综合排名第一。
四年间,英山供电公司供电所彻底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完成了美丽的蜕变。
但这只振翅高飞的蝴蝶还要飞向更高更远的地方,继续加强供电所标准化管理,不断提升供电所优质服务水平,持续提高电力客户对供电服务的满意度,在服务理念、服务机制、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更高的飞跃,为社会经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网湖北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