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黄冈:光耀大别山村

发布日期: 2019-09-20 信息来源: 国网黄冈供电公司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披荆斩棘,湖北电力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湖北电网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为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北电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动反映电网发展为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的显著变化,热情讴歌湖北电力职工开基立业的创业精神、服务黎民百姓的人民情怀、助力经济发展的历史担当,公司网站特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栏目,全方位展现湖北电网高质量发展成就。今天,为您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黄冈篇”。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黄冈:光耀大别山村

黄冈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东连安徽,北接河南,南邻江西,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全国革命老区,先后有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王树声、韩先楚等236名共和国高级军事将领从这里走出,投身革命洪流,是湖北鄂东明珠、水岸都市。

70年峥嵘岁月,70年沧桑巨变。从1949年到2019年,黄冈电网从农网发展到主网坚强,从6.6千伏发展到500千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变化,描绘出一副宏伟壮丽的电力画卷。

“电亮”革命老区乡村建设梦

坐落在美丽的倒水河畔,背靠雾仙山的红安县柳林河村,物产丰富、风景旖旎,是1933年红四方面军的主要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柳林河战役的主战场。该村是黄冈市的农业红旗村,也是红安县第一个用上电的村子。

“通上电是在1966年,每户交5块钱,村里就给你家装一个电灯泡。每户只能装一个,当时真是稀罕得不得了。”谈起柳林河村的用电往事,今年81岁的老村委会主任张克光依然记忆犹新。“但那时,装上了电灯也不表示有电用,因为电紧缺,还经常拉闸断电。”

解放前,黄冈地区原本有一些小型电厂如团风华昌电厂、黄州黄福记电厂、麻城歧亭米电厂等,受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和国民党政府全面内战影响,这些电厂均毁于战火中。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县陆续建起了小火电厂,但仅能满足小部分建设需要,人民生产生活用电几乎为零。

1949年,黄冈供电负荷最高92千瓦,年用电量13.05万千瓦时,人均用电量0.043千瓦时,此时黄冈地区处于长期无电、缺电的境地,用电极其困难。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农业排灌用电的兴起,农村电力需求日益增多,黄冈掀起了第一次大规模办电高潮,张克光家里就是这个时期通上了电,但放眼整个黄冈地区,40%的农民依然过着“耕地靠牛、照明靠油、用水靠挑、碾米靠推”的无电生活。

1978年,黄冈供电负荷最高4.43万千瓦,年用电量2.24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47千瓦时。

1999年,黄冈启动第一轮电网改造,农村通电率提高了,照明用电也不愁了。

1999年,黄冈市启动了第一轮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累计完成124个乡镇电管站改制工作,完成了1.6万多户的一户一表集装和700多个台区低压整改工程,电网结构得以全面改善和优化。

2006年,历时4年总投资3439万元的黄冈市农村配网改造工程、投资3680万元的“户户通电”工程先后全面竣工,解决了8662个无电户的用电问题。

“从旧社会黑灯瞎火的煤油灯,到解放后的白炽灯,到后来的日光灯,再到现在的节能灯,没电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张克光发出无限感慨。

现在走进柳林河村,走在淮河大坝上,一眼望去,是金黄的稻田和翠绿的柳树,群山环抱。晚上点点星光与灯光交相辉映,霎是美丽。

电网建设提速,让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有了更充足的底气。2018年,黄冈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205亿元,是1978年的的2834倍。如今,黄冈电网已有220千伏变电站16,110千伏变电站70,35千伏变电站128座。已初步建成以500千伏鄂东环网为支撑、220千伏电网为骨架、110千伏电网为辐射,各级电网结构较为完善,城乡电网协调发展、安全可靠稳定的区域电网,为黄冈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电亮”革命老区家庭幸福梦

“用上电”只是起步,让老百姓“用好电”“好用电”才是黄冈供电人的不懈追求。

“用上‘小康电’,屋里头电冰箱、空调没停过,外面热得慌,屋内冻得缩,再也不用像往年一样担心停电和电压不稳了,这日子过得可真舒坦!”822日,黄冈武穴市大法寺镇刘叶村的田云光大叔难掩欣喜之情。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刘叶村的村民生活水平也大幅提升。20183月,公司正式启动“小康用电示范县”工程。武穴市因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相对较好,被选为五大试点县之一。

武穴市公司以建设“小康电”示范县为契机,加快供电设施改造、更新及建设步伐,倾情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至2017年累计完成16个批次、3.38亿元网改投资,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489公里;新建及改造配变1108台,新增容量21.8万千伏安;新建及改造低压线路2360公里。

如今,村民们家中的家用电器越来越多。煮饭有电饭煲,洗衣用洗衣机,烧水有电水壶,平时上网开电脑……有些富裕的村民,房子里都安装上了3-5台空调,出行驾驶着电动汽车。

“现在,村民们完全不用担心用电问题。”武穴市公司总经理王华章说。

20165月,红安县公司网改员工在老君山进行网改施工。

武穴电网是黄冈配电网发展的缩影。2015年至今,黄冈共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总投资46.63亿元,累计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8047公里,新建改造380伏线路24210公里,配变台区13445个,配变容量204.5万千伏安。全面优化了全市农村电网网络布局,提高了农网智能化水平,释放了农村用电市场巨大的需求潜力。在“电网连万家、共享电气化”农村家电推广活动中,黄冈实现销售金额近5000万元,拉动年售电量增长近3500万千瓦时。

截至目前,黄冈农网10千伏线路达到23564公里,配电变压器33141台,配变容量539万千伏安,低压线路长度77035公里。相比2014年,10千伏线路长度增加35.4%380伏线路增加43.3%,配变台数增加52.8%,配变容量增加104.6%,黄冈农网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发展。

“电亮”革命老区产业致富梦

8月初,黄梅县濯港镇杨柳湖村,数千亩翠绿的稻田散发出阵阵清香,在成片的稻田中,见不到忙碌的人们,只听见潺潺的流水声欢快地奔跑在田野中。

粮食年产量超过5亿公斤,拥有全国“粮食主产县”“全国优质棉基地”“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等国字号招牌,黄梅农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地位,而濯港镇素有“黄梅粮仓”“水产大镇”之称。

“往年要是遇到干旱、洪涝,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稻田干死或涝死。现在电力充足,这些统统都不是问题。”湖北红马生态农业养殖有限公司经理纪文明开心地说。

湖北红马生态农业养殖有限公司在濯港镇有着5000亩的“稻虾共作”养殖基地,光是“黄华粘”和小龙虾,每年就会为其带来700多万元的收益。该公司还种植了800亩的有机稻,远销全国。经理纪文明说:“公司发展这么好,全托了农网改造的福!”

201811月,蕲春县公司网格员主动为李时珍药业提供上门服务。

2015年,黄冈市政府提出要打造农产品加工千亿产业,新培育农业产业化升级龙头企业5家,创建市级农产品加工园区3个,新增加省级农产品品牌2个,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000亿元。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黄冈公司在积极助力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全力服务客户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用电需要等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

该公司大力升级改造杨柳湖区电网,全力满足杨柳湖农业产业示范区的用电需求。其中,光是濯港镇就新建改造高低压线路82.7公里,新增变压器30台,电网改造投资总额达1048.5万元,让这个拥有10.4万亩良田和4万亩水田的农业大镇用电无忧。

“现在我们基地,农田灌溉有抽水泵、稻谷加工有烘干机、稻谷剥壳有舂米机、鱼塘增氧有增氧机、龙虾运输有保鲜机……”纪文明扳着指头数,基本上生产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一个“电”字。

湖北红马生态农业养殖有限公司因电发展、因电获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2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人均年收入达到23万元。

无论是“小康电”“放心电”还是“致富电”,反映的都是老百姓对更高标准电能质量和更优质服务的不断追求,而黄冈公司也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农民需求,在智能农网的建设上,不懈努力,跑在前列。

2013年以来,黄冈公司针对农村配电网运维抢修效率低、报表繁多口径杂、客户报修投诉多等实际情况,对供电服务提档升级,运用实时态势感知技术,成功打造农网“天眼”项目,实现多领域数据贯通,促进‘电网一张图’应用,成功实现农村配电网实时监测。该项目实施后,黄冈公司辖区农村配电网投诉同比下降80%

目前,“天眼”项目已在黄冈公司127个供电所全覆盖应用,该项目还荣获国家电网公司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最佳实践案例、青创赛金奖。

新中国成立70年,昔日贫穷落后的大别山区因电展露新颜,因电焕发新生。放眼未来,革命老区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阔步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