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在那高山上》有感

发布日期: 2019-05-17 信息来源: 湖北省长阳县磨市镇多宝寺村支部

 

我是长阳县多宝寺村书记覃启艳,201954日,在我们村委会,我们有幸观看了纪录片《在那高山上》。该片记录了湖北“三县一区”村级光伏电站建设及并网过程中的真人真事,作为一个亲历了这件事的经历者,很多感觉一下子涌上心头,无意间撇过头看见身边的村民也红着眼睛,我知道那是感动。

纪录片要从2016年讲起,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启动“国网阳光扶贫行动”,加大定点扶贫投入,在湖北、青海两省“四县一区”建成7座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每年产生扶贫收益约700万元,直接为5000多贫困人口提供稳定、可持续的脱贫资金保障。针对湖北“三县一区”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中暴露出的土地资源匮乏等问题,国网公司及时组织调研,采取捐建村级光伏电站的模式继续实施光伏扶贫工程。2017年,在湖北“三县一区”23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村建设20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投运后捐赠给村集体,帮助近3万户10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而我们多宝寺村就是长阳县5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我们村也就搭上这一趟脱贫致富的列车。

我们多宝寺村位于长阳县磨市镇北部边缘,由原多宝寺和向溪两个村合并而成,辖7个村民小组8302615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34户,贫困人口1058人,是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村人均耕地面积少,土地贫瘠,原来无支柱产业,资源匮乏,农户因病因灾、因残因学等种种原因在致贫线挣扎,而村里也没有集体经济作支撑,我们村干部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无法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就在国家电网公司给我们捐光伏电站的时候,我们还将信将疑,看着国网人风里雨里为电站建设忙征地、忙架接入线、忙施工的时候,我们才真正看到了希望。

20172月电站建设启动以来,光电建设工地上的施工灯总是彻夜亮着,无论天晴下雨,工地上都有忙碌的施工人员。看着纪录片上协调人员吕学银来村里给我讲政策,为征地召开村民代表会,给大家讲征地补偿,我真是汗颜啊!当初对这个捐建项目将信将疑,做起工作来也就没那么热情认真,只到后来征地事宜落实,挖土机开进了村里,村民到施工工地做小工也拿到了工资,才真正感受到这件实事是真真实实的发生在了我们这片世代贫穷的土地上。

我们村有了这一份“阳光存折”后,集体收益有了保障,我们村向金融机构贷款100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瓜蒌产业,为每个贫困户每亩补贴1500元种植瓜蒌,村集体还和致富带头人杨军民合作共建民福瓜蒌加工厂,由加工厂包销收购,保障村民们有稳定的脱贫致富收入。贫困户杨明浩,现在是村光伏电站的维护员,他把看护光伏电站当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一天跑两趟,记好发电量。绿灯亮正常,光伏板怕脏。草木不遮挡,安全记心上。勤劳有回报,脱贫感谢党!”这是杨明浩这个没有出过大山没有上几天学的庄稼汉用心总结的几句话,他把它们刻画在光伏电站旁边的清扫工器具室的门上,每天来看护打扫光伏板的时候总要认真地读几遍。

贫困户刘祖安听说我们要在村里收看纪录片《在那高山上》,特地赶来和大家一起看。本来今天刘祖安是准备将他的瓜蒌苗搭上棚架的,听说了这件事就放下手中的活什么也不顾了,边看片子边抹着眼泪。他49岁时患了淋巴癌和鼻咽癌,他的妻子杨德英腰椎受伤且体弱多病,曾一度瘫痪在床不能劳动,他的女儿在青岛农业大学读书,还有他57岁的单身智障弟弟刘祖平跟他们一起生活,家里几亩薄地只能种点玉米,一年下来勉强维持生活,学费医疗费却没有着落,没有读过几天书的刘祖安在频繁的打工中也丧失了信心。就在他陷入绝望之时,得到国家电网公司的帮扶。通过帮扶人员的耐心讲解,也从不敢尝试到充满信心地去种植瓜篓,提高了家庭经济收入,如今一家人也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不只是刘祖安享受了这种帮扶,多宝寺村300多户贫困户也因为国网公司给村里捐建了光伏电站,村里有了可靠的集体经济收入,办起了合作社,使瓜篓产业有了支撑,使大家都都有了可靠的收入,村里的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好。现在只要天气好,光伏电站每天能发1000度左右的电,也就有1000块左右的收入,我每天点开“光e宝”手机APP就能查看到村里光伏电站的发电情况。“做梦也没想到祖辈留下的荒山能变成金山。”在村民们眼中,国网公司给村里捐建的光伏电站给村里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村民收入的提高,幸福指数的提升。

看着村民越来越灿烂的笑容,看着村日益美好的幸福生活,再回首光伏电站建设的历程,看着纪录片上国网人风里雨里泥里水里却不曾停下的步伐,我想说:谢谢你们!国家电网人!是你们始终把扶贫作为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是你们让我们重拾信心走出贫困,是你们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是你们央企担当的大爱情怀让我们感恩感动!

致敬,国家电网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