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高山上》是一部记录“国网阳光扶贫行动”——光伏扶贫电站建设者工作历程的影片。通过纪录6位建设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中,忘我工作,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甚至生命的大爱之美,展示了国家电网公司一线扶贫同志的精神风貌。影片充分展现了“国网人”无惧困难、敢于拼搏、勇于创新、不屈不饶地奋斗精神,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曾在党旗下许下的铮铮誓言。他们更诠释了国家电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坚决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发挥资源、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创新扶贫工作思路,由过去的“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为23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送上一份“阳光存折”的责任和担当。
影片中蜿蜒曲折的山路、茂密的树林、高耸的大山、美丽的长江,让我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同时也衬托出“三县一区”的偏僻和贫穷。
我作为一名建设过程的亲历者有幸出镜该纪录片。当我认真观看完整个纪录片后,虽说时间不很久远,我也还在扶贫的岗位上践行着自己的责任,但其中的感人片段也再次令我热泪盈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扶贫工作中只有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才能确保达到好的扶贫效果。实施光伏扶贫是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倡导的脱贫方式之一,利用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将发电收益用于扶贫,可以让贫困户有长期、稳定的收入。国家电网公司在经过认真研究以后慎重决定开展光伏扶贫,建成投产后无偿捐赠给村集体,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扶贫对象精准、电站收益相对稳定。光伏扶贫电站的建成,将为脱贫攻坚提供更加可靠的电力能源支撑,助力定点扶贫县早日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讲述一个我在光伏选址过程中否定光伏专家选址,主动请缨重新复核选址的小插曲。回想起当时我用一周时间走遍12个乡镇,敲定47个站址的事,虽苦犹甜,当时确实有人说我是傻子,现在看来我的傻是对的。只有心系贫困群众,才会撸胳膊挽袖子、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纪录片中的人物,有的身患重病、有的年老体弱,他们在明知道即将面对的是一条难以想象的艰难路途,但却依旧开启了他们的扶贫之路,在光伏扶贫攻坚的道路上,用坚毅和汗水,让光明与爱同行;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不平凡的人生。